電話:029-86167617 029-86167591 傳真:029-86167617 郵編:710018 郵箱:sxsxfxh@163.com
“氰化物”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,隨著天津港8.12爆炸事故,它成為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化學藥品,牽動全國。
氰化物究竟是什么?
作為“高端”毒藥的杰出代表,氰化物被視為“毒藥之王”,其危險性可想而知。諜戰(zhàn)劇里,它是最常用的毒藥。真正具有強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種:氰化鈉(NaCN)、氰化鉀(KCN)以及氫氰酸(HCN)。而其他一些物質,如鐵氰化鉀等,雖然也含有氰基(CN),但因為很難解離出氰基離子(CN-),所以毒性較小。本次天津爆炸事件中,現(xiàn)場有數(shù)百噸氰化鈉,目前幸未出現(xiàn)大量泄漏。
氰化物毒在何處?
從原理上說,氰化物可以通過接觸皮膚和腔道粘膜、呼吸吸入、口服、注射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,然后解離出氰基離子。這種離子能與人體中細胞色素酶內的三價鐵離子(Fe 3+)牢牢地結合,從而使得它不再能變?yōu)槎r鐵離子(Fe 2+),從而導致細胞內一系列的生化反應不能繼續(xù)進行,使細胞不能再利用血液中的氧氣而迅速窒息。同時,因為缺乏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(ATP),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會迅速喪失功能,繼而使人體出現(xiàn)呼吸肌麻痹、心跳停止、多臟器衰竭等癥狀而迅速死亡。
氰化物的毒性到底有多強烈?
以氰化鉀為例,如果口服氰化鉀固體,若吃下相當于1/3顆普通膠囊或半個新版1毛錢硬幣大小的一小撮粉末,就幾乎肯定能置人于死地。而如果考慮的是最小劑量的話,米粒大小的氰化鉀粉末就可能致死。
致死劑量的氰化鉀
至于本次事件中涉及到的氰化鈉,從媒體報道來看,目前700噸氰化鈉裝在桶中,大部分包裝完好,即便泄漏也應是很小部分,防化部隊在爆炸現(xiàn)場周邊的空氣監(jiān)測中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氰化物,這是非常幸運的,人們暫時不必恐慌。氰化鈉本身為固態(tài),擴散的可能性不大,最主要的威脅是與水、酸或硝酸鹽等物質發(fā)生化學反應,生成相應的氰化物,其中最危險的是氰化氫氣體。
氰化物都用在何處?
從金礦開采到金飾品加工,都少不了它的助攻
簡單來說,使用氰化物能夠把金礦里的黃金給分離出來,而除了在開采環(huán)節(jié),到了首飾電鍍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,氰化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反應物。而且在開采黃金的過程中,氰化物的使用量驚人。中國黃金報曾經詳細地報道過內蒙古一家黃金生產公司的情況,報道中說,2014年,該公司生產黃金5.1噸。為支撐產能,公司每月需消耗氰化鈉2000多噸。粗略計算,這相當于生產1千克黃金得耗費4.7噸的氰化鈉。此外,首飾加工消耗的氰化物盡管不會這么恐怖,不過想想中國首飾行業(yè)的欣欣向榮,自然明白總數(shù)也不會小,這其中潛在的環(huán)境污染隱患可想而知。
2010年7月4日,福建龍巖市上杭縣紫金山尾礦潰壩,福建汀江受到氰化鈉污染;
2010年7月28日,吉林樺甸市常山鎮(zhèn)大河水庫發(fā)生潰壩,下游5個村莊被沖毀,潰壩真相和具體傷亡人數(shù)至今沒有公布,官方通訊只稱“造成巨大人員傷亡”;
2010年8月7日,山東省招遠市一金礦發(fā)生火災,16人遇難。
整座紫金山都被剝皮
做好管理,氰化物其實并不可怕
有人說,大量的氰化鈉是為“中國特色殺雞取卵”式的冶金術服務,并表示這樣野蠻開采不僅破壞環(huán)境,還帶來人員傷亡,發(fā)達國家早就不這么干了。
然而一份來自《黃金行業(yè)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的探討》的數(shù)據(jù)卻給出了不同答案。文章中稱,氰化法提取黃金是80年代發(fā)展起來、應用最為廣泛的提金方法。世界各國黃金行業(yè)中采用氰化法提金均占有很高的比率,南非達99.5%、美國達88.1%、澳大利亞達84.9%。
事實上,只要處理得當,用氰化鈉提取黃金沒那么可怕。盡管在黃金開采中會用到氰化物,但其實已經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降解方法了,中國國內也是如此。比如有學術論文便表示,用含氯藥劑等方法,對于氰化物污染的去除率能夠達到99%。因此,前期做好降解,后期讓少量尾礦(即開采完畢之后剩下的含金量很少的礦石)中的氰化物在陽光下自然降解是不錯的選擇。當然,隔離和防滲透措施是必不可少的。
真正的威脅:氰化物掙脫“韁繩”
很多事情,本不會造成危險,卻因為人的因素釀成禍患。我國的氰化物煉金領域就存在這種現(xiàn)象。
警惕一:一些正規(guī)企業(yè)為了降低成本,未必好好做防護
中國經濟網2013年6月曾發(fā)表題為《陜西馬鞍橋礦業(yè)尾礦庫隱患重重 離奇獲行政許可》的調查報道,其中便說,“陜西馬鞍橋生態(tài)礦業(yè)有限公司年產黃金1.2萬兩,然而其尾礦庫帶來的污染與安全隱患卻是再多的黃金也難以治理的。”當?shù)卮迕裾f,打起來的井水里出現(xiàn)了一團團的沉淀物,再也不敢喝了,怕有氰化物。而一座座的尾礦庫下破損的塑料膜墊,怎么可能起到防滲透的作用呢?另一個案例是很出名的紫金礦業(yè)。早在2006年底,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境內的紫金礦業(yè)貞豐水銀洞金礦發(fā)生潰壩事故,尾礦庫中約20萬立方米含有氰化鉀的廢渣流出,威脅到下游兩座水庫。
在監(jiān)管乏力,甚至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的情況下,想要靠企業(yè)自律來做好環(huán)保確實讓人很是擔憂。事實上,忽視環(huán)保是一些企業(yè)降低成本的手段,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。
警惕二:災難性的瘋狂偷采黃金
私人采礦的問題就更嚴重了。新京報今年5月曾經發(fā)表過一篇名為《千米金洞隱藏地下淘金工廠》的報道,揭秘的是北京平谷的私人淘金亂象。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盜采者為了牟利,不惜悄悄使用化學品,反復沖刷、浸泡山體,再通過活性炭吸附取得黃金。一位村民說,他們把氰化物叫作“藥”,配上其它化學品,能把金子給溶解出來。
這種私采對人身安全也是極大的威脅。今年3月,國務院安委辦通告了這么一起事件:“2月21日,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大章鎮(zhèn)三人場村3名村民非法鑿開廢棄封閉礦井后,采用氰化鈉藥劑噴淋盜采黃金礦,3人因吸入氰化物氣體中毒死亡,后村民盲目組織施救又導致6人受傷。”
在云南等地,也出現(xiàn)過因非法煉金造成多人中毒和環(huán)境污染的情況出現(xiàn)。遺憾的是因缺乏全局的統(tǒng)計,偷采的嚴重性尚不能完全曝光。而氰化物作為管制品,卻在濫采中廣泛應用著,隱患令人擔憂。
騰訊新聞《今日話題》欄目有關企業(yè)公開污染物排放問題的網友投票
黃金業(yè)已經有汞污染的前車之鑒,實在不能再重蹈覆轍
黃金冶煉帶來的舊患至今仍未消除。原來都是用土法在煉金,用汞來做“分離劑”。甚至現(xiàn)在也有一些黑作坊在偷偷使用汞。比起氰化物,汞的污染更難消除。而以前的“汞患”至今存有威脅。盡管我國2000年以后已經全面停止混汞法煉金,但是東北夾皮溝一代采金已經很久,當?shù)氐暮恿鞴廴締栴}依然非常嚴重。土壤污染也一樣。
既然有這樣的前車之鑒,在使用上更為高級的氰化方法時,自然應該對“毒物”的排放、管理百般重視,不能讓災難重蹈覆轍!